为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强服务业”战略,持续加大对服务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切实推动全市服务业产业发展,形成与“十大工业产业链”并驾齐驱的“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全面构成支撑全市经济发展扩量增速的“双引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三新一高”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为关键,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转变作风、追赶进位”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和多样化升级,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五小业态、电子商务、租赁中介、会展商贸、文化旅游、餐饮住宿、中医康养、家政职教等“十大服务业产业链”,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十四五”期间,争取全市“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争取到2025年全市“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增加值突破150亿元,其中2022年104亿元、2023年117亿元、2024年133亿元、2025年150亿元。
2022年,通过发展“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全市“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力争实现“一个突破、三个提高、三个增加”目标要求,促进服务业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个突破:“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增加值增长13%以上,“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增加值力争突破100亿元。
——增加值各县区均增长13%以上,其中安定区25.3亿元、通渭县11.4亿元、陇西县18.8亿元、渭源县9.2亿元、临洮县17.8亿元、漳县7亿元、岷县14.7亿元。
三个提高:“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9%以上,比2021年提高0.8个百分点;“十大服务业产业链”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达到8.3%以上,比2021年提高0.3个百分点;“十大服务业产业链”从业人员比2021年提高5%。
——增加值占本县区GDP比重各县区均提高0.8个百分点,税收占本县区税收比重各县区均提高0.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各县区均提高5%。
三个增加:服务业产业规上企业达到38户,比2021年增加12户;服务业产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超3000万元企业达到23户,比2021年增加7户;服务业产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1亿元,比2021年增加6亿元。
——规上企业安定区增加3户,通渭县、陇西县、岷县均增加2户,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均增加1户;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超3000万元企业各县区均增加1户;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安定区23亿元、通渭县1亿元、陇西县2亿元、渭源县1亿元、临洮县2亿元、漳县1亿元、岷县1亿元。
二、主要任务
深入实施“强服务业”战略,加快推动六大生产性和四大生活性服务业产业链发展,全面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十大服务业产业链”,为实现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发展
1.金融保险产业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金融支持追赶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优化金融结构、发展金融科技、防范金融风险。围绕全市“一总六分”项目清单,搭建重大项目和金融机构交流合作平台;大力支持中医药、马铃薯、草牧、种子种业、果蔬等重点产业发展,主动对接产业项目,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有序推进产业贷款投放;创新发展供应链融资模式,为上下游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订单融资、应收应付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积极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全市绿色金融发展;充分发挥应急纾困基金作用,撬动银行信贷资金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市县区联动实施“百名行长进千企”“银政企对接周”等活动,加大对全市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延伸保险服务触角,加大保险宣传力度,提升城乡居民保险意识,不断拓宽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应赔尽赔。通过发展银团贷款业务,发挥银行合力作用和信贷资源的聚集效应,全力支持工业产业、基础设施、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投放项目贷款50亿元以上。稳步推动生猪、苹果保险期货创新提质扩面。鼓励符合条件的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发挥作用,为中小企业和重点项目债券融资提供担保增信。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成立太平人寿定西中心支公司,甘肃省绿色生态中医中药产业发展基金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
专栏1:金融保险产业链发展重点
1.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全市重点项目、产业支持力度。力争到2022年末,全市社会融资规模显著增加,贷款余额达到1000亿元。
2.加大产业贷款支持力度,年贷款投放50亿元以上。持续扩大中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到2022年末贷款余额达到350亿元。
3.持续降低担保费率,力争支农支小等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5%以下。
4.力争2022年底,全市绿色贷款规模突破80亿元,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绿色金融服务机制基本形成,绿色信贷投放增量扩面,绿色金融理念得到更好的宣传运用,绿色金融发展的软环境明显优化。
5.充分提高应急纾困资金的运行效率,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短期纾困资金,年内投放纾困资金1亿元。
6.逐步实现保险“产业发展全链条、特色产业全品种、乡村振兴全领域”三个全覆盖,力争2022年保费收入增速超过10%。
2.现代物流产业链。积极推进“两港两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特色突出、规模较大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新动能。聚焦马铃薯、中药材、蔬菜、草牧等特色产业,健全完善市县乡三级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形成高效畅通的物流双向快捷通道。鼓励物流业与重点商贸市场、批发市场深度对接,发展专业化、网络化、全流程的物流服务。加快通定、定临、陇漳、S10凤合、S42漳县至三岔等高速及定西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建设,将定西建设为向西开放合作的国际物流通道,为定西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加强经贸合作提供基础。统筹推进道路旅客运输转型发展,鼓励优势运输企业通过拓展旅游集散、运邮合作、商贸物流、定制客运等服务,转化传统经营模式和组织方式,实现稳定发展,推进客运企业逐步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陇西县电商冷链物流快递分拨中心、定西市安定区金帆电商快递物流集散中心等6项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4.45亿元,并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安定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及物流集散中心建设项目、通渭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建设项目等5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
专栏2:现代物流产业链发展重点
1.多模式联运工程。推进安定、陇西、渭源、漳县、岷县依托陇海、兰渝铁路等交通运输设施,重点发展公铁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
2.物流枢纽工程。以“两港两中心”建设为载体,形成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枢纽,加快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积极融入兰西城市群,承接兰州物流产业部分功能,实现联动带动,推进重大带动性工程项目落地和重要政策落实。2022年“两港两中心”相关子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
3.改造提升市场物流体系。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投资、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升水平”的基本思路,不断改造提升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城乡农贸市场功能,完善城乡现代流通体系,形成以农产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为主的市场流通网络体系。2022年改造提升5个以上市场体系建设项目。
4.发展冷链物流。在马铃薯、中药材、高原夏菜、林果、草牧等农产品集散地,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2000吨以上的集散和收储中心,增强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能力。建立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配送、仓储、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2022年新增库容不少于2万立方米。
5.推进客邮快融合发展。鼓励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企业建立企业联盟或组建第三方配送公司,整合县域邮政快递资源,推进站场和配送车辆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农村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实现农村地区末端邮政快递共同配送服务。2022年乡镇快递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
6.统筹推进道路旅客运输转型发展。加快推进运输企业转化传统经营模式和组织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支持陇西客运企业通过拓展旅游集散、运邮合作、商贸物流、定制客运等服务,开展客运企业转型升级试点工作。
3.五小业态产业链。紧盯稳定农村、城镇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总目标,将五小业态作为“7+X”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补充,积极发展具有地域特点、文化内涵、特殊工艺、独特风味的特色食品加工和具有地域、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手工艺产品制作,分业态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手工业者、传统技艺人才、乡村建设工匠等五小业态产业链“链主”,成为推动乡土文化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优惠政策,坚持群众主体,政府引导原则,放宽审批条件、简化办理手续,为农村、城镇低收入群体参与五小业态培训、从事五小业态事业提供准入便利,充分发挥五小业态产业的带动作用。持续加大从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支持有意愿的劳动力开展五小业态产业链建设,鼓励和引导五小经营者自愿加入合作社,健全完善五小业态从业者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定向式、订单式等方式,指导五小经营者持续提升从业规模,带动周边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对五小业态能够带动一定数量的巩固脱贫劳动力且稳定就业半年以上、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参照乡村就业工厂扶持政策进行扶持。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临洮县农副产品加工板块项目、渭源县秦祁乡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等4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
专栏3:五小业态产业链发展重点
1.扶持发展小作坊。支持有条件的群众建立小作坊,发展农产品(面粉、食用油等)、食品(馒头、面条、糕点、点心、凉粉、面皮、豆腐、粉条、醋等)加工。
2.扶持发展小手艺。支持群众利用当地传统技艺或学习新技能,发展插花、铜铝铸造、泥瓦匠、农家乐、理发等小手艺,努力增加收入。
3.扶持发展小买卖。支持有条件的群众开设小超市、小卖部等,销售本地农特产品或批发购进的商品进行分散销售,开办网店帮助周边群众销售农特产品、购买生产生活用品等。
4.扶持发展小摊点。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群众在划定的场地和规定的时间内开设小吃点(摊)、小菜店(摊)等,销售商品或者现场制售产品。
5.扶持发展小手工。支持群众利用已有乡村就业工厂和空闲场地及闲置房屋,发展草编、刺绣、缝纫、剪纸、鞋垫、凉鞋、布鞋、来料加工等手工艺品。
6.扶强做大业态“链主”。深入实施五小业态“链主”培育工程,摸清现有底数,筛选业态强主,强化政策支持、项目倾斜、业务培训,扶持五小业态领头雁做大做强,引导其发挥示范带动和榜样引领作用,带动全市五小业态产业链健康发展。
4.电子商务产业链。引领消费升级,促进电子商务培育高品质数字生活。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支持线上经济、平台经济发展,鼓励实体零售加快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国家组织开展的“双品网购节”及省市组织开展的线上促销活动的引导作用,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带动品牌建设,提升商品品质。发展“数字+生活服务”,鼓励生活服务业“一店多能”,积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餐饮、家政养老、健康医疗、全民健身、美容美业等便民生活服务。丰富线上生活服务新供给,大力拓展文旅、医疗、教育、体育等便捷化线上服务应用。丰富电子书刊、网络音视频、网络游戏、线上演播、电子竞技等数字内容产品,更好满足在线文娱消费需求。深化“互联网+旅游”,发展智慧化和体验式的在线旅游服务,促进文旅商产业协同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推动电子商务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农村电商新基建,提升农产品物流配送、分拣加工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发展智慧供应链,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加快全市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网货化、品牌化,开展定西市农产品网络品牌创建和品牌营销活动,大力提升农产品电商化水平,以县域农产品公共品牌为中心开展线上线下推广,构建中药材产品、农特产品、文创产品等品牌矩阵,助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移动公司5G建设项目、电信公司定西市5G网络覆盖建设项目等9项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82亿元,并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岷县电商+快递物流孵化产业园项目、渭源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项目等5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
专栏4:电子商务产业链发展重点
1.线上消费促进行动。实施2022年网络消费促进工作,组织开展2022年“约惠定西·美好生活节”促销线上活动、“线上相遇·嗨购乐翻天”双11、双12线上促销等活动。
2.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行动。引导市内甘肃新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甘肃省云海千帆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陇渭通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等电商平台企业为线下生活服务企业提供营销、流量、数字化工具等服务。
3.消费数字化发展行动。鼓励发展新一代沉浸式体验消费,加快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行动,丰富电子书籍、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线上演播、数字艺术等数字内容产品,引导影院、剧场、博物馆等拓展线上营销及交易渠道,丰富票务、衍生商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新兴数字服务消费,拓宽在线教育、远程医疗覆盖面,提升履约服务水平。
4.数字文旅商促进行动。培育一批文化和旅游类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鼓励电商平台企业拓展“旅游+地理标志产品+互联网+现代物流”功能,采用网络直播、小程序等多种渠道扩大线上旅游销售规模,规范发展“互联网+民宿
”,促进文化和旅游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5.“数商兴农”行动。组织渭源县实施好2021年县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积极申报2022年省级电子商务专项资金项目,力争2022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0亿元以上,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7亿元以上。
6.“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行动。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和产业化运营中的作用,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力争2022年全市注册电商企业达700户以上。
5.租赁中介产业链。召开租赁住房工作宣贯会、一对一座谈会,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改变经营方式,拓展业务范围,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开展租赁业务,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住房租赁企业合作,建立开发与租赁一体化、专业化的运作模式。提升住房租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和执法力度,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及时发现、整改相关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做好广告宣传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中介市场、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和曝光力度、净化市场环境,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持房地产市场经营秩序正常。加强日常管理、专项巡查和开通投诉热线等方式,排查涉嫌存在“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等行为的企业。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增加住房供给,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完善住房供应体系,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群体租赁住房房源的问题。紧盯2022年租赁补贴项目、2022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等重点工作,力争发放租赁补贴400万元。
专栏5:租赁中介产业链发展重点
1.开展房屋中介机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各中介机构是否存在虚假信息房源,隐瞒影响住房出租及买卖的重要信息,诱骗群众租房、买房和卖房,是否存在违规收费,收取未明码标价的费用等内容。
2.规范房屋中介机构行为。重点对房产经纪人员无从业资格、经营场所公示信息不规范等行为进行查处,持续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加强对房地产领域的监控,及时将各县区房屋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予以通报,确保全市房屋中介机构市场又好又快的发展。防止和纠正行业不正当竞争和服务质量差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严格要求各中介机构将公司制度、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管理部门监督电话等公开上墙。
3.建立投诉处理机制。中介机构对外公布监督、投诉电话,接受客户的投诉。投诉处理人员应对投诉内容、投诉事实和理由、投诉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做好详实的登记,以备查询。根据客户投诉的事项尽快给予处理。按照工作要求和时间期限,积极配合做好投诉处理工作。投诉处理完毕后进行回访,向客户征询投诉事件处理的效果,同时记录投诉处理结果。
4.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以现有公租房实物保障和发放租赁补贴为主,以解决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为重点,将覆盖面扩大到新就业大学生、进城务工农民等群体。2022年,发放租赁补贴990户,确保2万套现有公租房全部分配入住。
5.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推动实现“住有所居”。2022年,计划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00套。
6.完善公租房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住房保障信息化水平,实现公租房信息系统与政务网的连通。从2022年起,公租房全流程通过系统办理。建立完善多部门协作、信息共享的保障性住房审核机制,提高住房保障申请审核的效率与准确性。
6.会展商贸产业链。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为发展方向,高水平举办好药博会、马铃薯大会两个会议,持续扩大会议影响力;在药博会、马铃薯大会举办期间,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经贸展销和采购商大会等活动,更好地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力争通过展销活动,展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拓宽特色产品销售渠道、打响特色产品品牌,为企业走出去奠定坚实的基础。积极参加兰洽会、进博会、广交会等会展商贸活动,有针对性组织相关企业参展参会,开展展览展销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销对接活动,拓宽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引导企业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激发商贸活力、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能,推动商贸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陇中电商数据港、渭源县渭水源大酒店3号楼建设项目等6项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5.43亿元,并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定西生态科技创新城双创孵化基地、 临洮阳光酒店装饰装修工程等6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
专栏6:会展商贸产业链发展重点
1.高质量承办重大节会。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大与“丝绸之路”成员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产业、马铃薯产业国际化发展,承办好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和2022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
2.着力举办特色节会活动。2022年计划筹办特色节会活动,分别为:2022年漳县贵清山/遮阳山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第四届通渭县金银花系列活动、第三届岷州美食系列活动、第六届马家窑文化节、第五届渭水文化旅游节、第十二届通渭县书画艺术节、定西冬春季冰雪温泉游活动。
3.组织参加重点节会。2022年计划组织参加省内外重点节会,分别是:第三十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欧亚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第五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四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第二十八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十届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交流大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4.开展特色文体活动。为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突出群众广泛参与、突出文旅体商等业态融合、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计划组织开展重点活动,分别是:定西市第三届青岛啤酒节、定西市时装模特大赛、喜迎党的二十大定西秦腔汇报演出等文化旅游活动,春节乒乓球联谊赛、2022年全国U系列青少年篮球比赛等体育赛事活动。
5.大力培育会展龙头企业。发展和壮大定西文旅体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天庆酒店管理公司等本地企业、社会团体开展会展服务业务,积极对接会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企业来定西开展合作,带动发展创意策划、施工搭建、服务管理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配套齐全、协作紧密、运行高效的会展产业体系。
6.积极开展商贸促进活动。组织市内石油、汽车、家电、家居、建材、商场、超市、住宿、餐饮等重点商贸企业,以及夜市、步行街等重点区域,在重要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商贸促销活动,引导消费升级,推动商贸企业拓宽发展渠道。
(二)加快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产业链发展
7.文化旅游产业链。加快“个转企、企转大、小升规”力度,争取在“小升规”上“县县有突破”,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高标准推进公共文化体育建设项目,大力提升体育消费水平。加速智慧景区和“一部手机游定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坚持“文旅+康养”,夯实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基础,拓宽发展渠道。坚持“文旅+体育”,开发自行车、攀岩、户外运动等体育旅游产品。持续提升花儿原上乡村马拉松、长城之源山地自行车等品牌赛事影响力。加快推进实施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方面的重点项目40个,力争完成投资15亿元。加快推进岷州会议纪念馆、临洮南屏山、平长人家等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步伐,积极指导渭源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榜罗会议纪念馆、岷州会议纪念馆、漳县盐井会议纪念馆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不断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快推进通渭县墨香小镇翰墨文化中心建设项目、渭源县渭河源大景区首阳山景区旅游开发项目等6项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4亿元,并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定西石门水库乡村振兴暨生态旅游项目、通渭县中国书画名城建设项目等6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
专栏7: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重点
1.开展景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岷州会议纪念馆、临洮南屏山、平长人家等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一批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培育打造一批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的标杆和精品。
2.提升节会赛事水平。办好渭水文化旅游节、马家窑文化节、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等节会活动。重点推出一季度紫斑牡丹之旅、二季度寻根探源之旅、三季度避暑康养之旅、四季度冰雪温泉之旅。策划开展定西冬春季冰雪温泉游活动,提升夏季避暑游和冬春冰雪体验服务水平。办好花儿原上乡村马拉松、渭河源露营大会、长城山地自行车联赛等具有定西文化特色的体育赛事。
3.推进文旅投资项目。重点实施通渭和临洮两个世行贷款项目。加快推进通渭县榜罗镇会议旧址综合利用、陇西县旅游集散中心、陇西文旅振兴乡村旅游示范村、渭源县渭河源大景区首阳山景区旅游开发、渭源县元古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临洮县游客接待中心、漳县丝路牡丹文创产业小镇等重点建设项目。
4.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强化文创与旅游商品研发创新,培育一批精品文创和旅游商品,组织参加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和甘肃省文化旅游商品大赛等活动,组团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展会展览活动。
5.加强宣传营销推广。把营销推广作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制订工作实施方案,以节会游、避暑游、冰雪游、温泉游、红色游、乡村游为重点,加大推广营销力度,加快旅游市场复苏振兴。实施“东扩西进、南伸北拓”策略,切实开拓陕西、四川、宁夏等客源地旅游市场;抓好节会赛事营销,持续放大节会赛事的聚集宣传效应。
6.培育企业升规入库。加快“个转企、企转大、小升规”力度,争取在“小升规”上“县县有突破”,争取渭源县和漳县“破零”,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8.餐饮住宿产业链。重点谋划建设陇原大食堂,加快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宣传定西传统宴席和民游小吃。大力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全市餐饮住宿业与文化、旅游、体育、购物等多业态融合互动的定西新品牌。将餐饮住宿业网点规划纳入市、县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建立以星级系列饭店为龙头、大众化酒店为骨干、精品民宿为补充,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餐饮住宿服务体系。立足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谋划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不同档次、不同规模、不同文化主题的住宿设施,通过招大引强、新建、改造一批龙头餐饮企业,引导市内龙头餐饮住宿企业加快升级改造,扩大经营规模,发展新零售服务。推动龙头餐饮住宿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积极推动行业绿色发展。以定西马铃薯大会、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节等节会为载体,举办美食节及各类消费促进活动,形成餐饮住宿业消费新热点。深入发掘和推广传统饮食(小吃),开展名优美食大比武、精品菜品展览,拍摄定西美食宣传片、编纂定西名优菜肴(系)书籍,大力推广定西名优美食、加快农产品鲜食化进程,打造“定西味道”美食名片,着重把药膳宴、土豆宴打造成定西接待的主体餐饮。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餐饮住宿龙头企业和供应链企业,推进餐饮住宿业绿色发展,力争全市大型住宿单位达到30家,大型餐饮企业达到50家,新增三星级饭店3-5家。加快推进中央厨房改扩建项目、定西市悦心大酒店升级改造项目等3项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800万元,并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通渭县生活广场建设项目、漳县“遮阳堡”民俗文化康养驿建设项目等4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
专栏8:餐饮住宿产业链发展重点
1.开展名优美食推介“四个一”活动。组织开展“一县(区)一品”美食开发活动、名优美食大比武活动,拍摄一部定西名优菜肴宣传片、编纂一本定西名优美食书籍。深入挖掘、推广定西名优宴席、优质菜品、特色小吃、优质食材,整理本地美食历史文化、传说故事,展示定西餐饮文化、定西文明城市形象和高质量跨越式的发展成果。
2.建设发展中央厨房。推动定西九香食品加工中心实施中央厨房惠民工程项目,引导大型餐饮龙头企业发展酒店类中央厨房,开展线上线下订餐配送服务。推广中央厨房+互联网+原材料生产基地+冷热链配送+商超+居民小区+居民户+餐饮门店+团餐客户的“中央厨房+N”模式,推动构建食材加工规模化、品种多元化、质量标准化、服务规范化、配送智能化,覆盖全市的餐饮供应链体系。
3.开展星级旅游饭店提质创优工程。以提高星级旅游饭店服务质量为突破口,对照旅游星级饭店行业标准,强化旅游饭店设施设备建设,规范酒店运营管理,积极支持规范和引导符合规定标准的酒店参加星级等次评定,开展“十大星级旅游饭店优质服务单位”评选,以点带面,促进星级旅游饭店服务质量提升,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
4.维护旅馆业经营秩序。认真落实“放管服”工作要求,实施一次性告知承诺制等便民利民服务,为旅馆业开办《特种行业许可证》颁发提供便利。加强旅馆业治安管理,常态化开展检查,强化安全防范措施,严格落实实名登记住宿制度,严厉查处无证经营和不实名登记住宿、群众举报的扰乱治安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旅馆业经营秩序。
5.开展专项行动。通过开展文明餐桌、网络订餐专项整治、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等专项行动,加强对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督促建设明厨亮灶、亮证经营、规范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强化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升全市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6.强化监督检查。采取常态化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住宿行业住宿场所设置与接待能力相适应的消毒间、布草间和客房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卫生许可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情况是否符合要求等进行卫生监督检查。
9.中医康养产业链。健全完善中医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建设12个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强化民营中医医院中医特色发展,在中医医疗机构广泛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调治、中医康复、体格锻炼等为主的治未病服务。依托定西当归、黄芪、党参三大地产中药材优势和中药材集散地丰富的资源,开发适合不同体质、不同时令的中药茶饮和中药膏方。培育引进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中医养生保健连锁机构。鼓励中药生产企业生产精制饮片、当归美肤等系列产品,积极研制相关保健食品、调味品、菊粉、饮料、药膳配方、固体茶饮等。大力发展药膳堂,开发推广药膳美食,提升农家庄园中医药养生品位,打造“中国药都”特色中医药康养饮食文化品牌。以陇西县、渭源县、岷县中药材GAP种植基地为载体,打造形成一批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中医传统运动。依托“安心养老”平台,激励社会化服务资源,实现“互动式”多样化服务、“家庭式”个性化服务和“陪伴式”专业化服务的目标。继续强化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强化医疗机构老年病科设置,积极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加快推进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项目、临洮县老年养护院提升改造工程等6项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3.59亿元,并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定西儿童医院建设项目、通渭温泉康养小镇建设项目等6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
专栏9:中医康养产业链发展重点
1.加快推进中医中药。健全完善中医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强化民营中医医院中医特色发展,市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项目建设完成主体,建设12个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区。高质量办好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
2.加快推进养生保健。所有二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治未病科,广泛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调治、中医康复、体格锻炼等为主的治未病服务。依托定西当归、黄芪、党参三大地产中药材优势,积极开发适合不同体质、不同时令的中药茶饮和中药膏方。
3.加快推进药膳食疗。培育引进中医药养生保健连锁机构,鼓励中药生产企业生产精制饮片、当归美肤等系列产品,积极做好中药养生器械、养生保健品、药膳美食等开发生产。
4.加快推进文旅休闲。重点打造1-2个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形成一批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5.加快推进体育健身。加强体育公园、健身中心等场所中医药康养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中医传统运动。
6.加快推进现代养老。依托养老服务机构、医疗、餐饮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互动式”多样化服务、“家庭式”个性化服务和“陪伴式”专业化服务的目标。强化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积极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10.家政职教产业链。按照甘肃省家政服务业地方标准,推动家政行业标准化建设,引导企业推行家政服务标准化经营。加大家政服务业培训力度,提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提高家政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全市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全市家政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培育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重点扶持实力强、信誉度高的家政服务企业,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引导企业根据城市消费需求,优先发展针对“一老一小”等群众急需的家政服务,积极拓展营养配餐等中高端服务,推动消费与生活、居家与社区等场景融合,促进家政服务行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定西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引领,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推动12所中等职业学校集团化办学。按照“专业点+企业群”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以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和全市同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行业性职业教育联盟或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积极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对申报认定为甘肃省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按照《甘肃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支持政策清单》,享受“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加快推进定西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教学楼女生宿舍楼建设项目、定西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等4项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2.46亿元,并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定西生态科技创新城职教园区建设项目、通渭县美又净家政服务项目等2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
专栏10:家政职教产业链发展重点
1.开展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社会面宣传动员,营造劳动光荣、家政服务同样出彩的社会氛围,激发群众从事家政服务的内生动力。依托商务部家政服务信息平台、甘肃家政服务行业诚信平台,为家政服务企业及从业人员建立信用记录,开展信用等级评价,推广使用家政服务人员电子卡,为家政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加快发展社区家政。按照全省家政服务业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推进家政服务行业规范化建设。引导企业根据城市消费需求,优先发展针对“一老一小”等群众急需的家政服务,重点扶持实力强、信誉度高的家政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家政企业进社区,建设社区家政服务网店,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优质的家政服务。
3.加大家政服务业培训力度。将家政服务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范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家政服务业职业化技能培训,引导市内培训机构开展家政服务培训,加大家政服务培训覆盖面。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将家政服务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利用东西部协作,开展陇原妹培训输转就业。
4.加快高职学院建设。推进定西职业技术学院列入《甘肃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衔接取得高职学院筹设资格,开工建设宿舍楼、教学楼等项目,完成首批教师配备。
5.深化校企合作。年内支持组建1-2个“专业点+企业群”模式的产教融合联盟或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优化专业设置,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开设2-3个校企合作订单班。
6.加快产教融合发展。支持甘肃药业集团圣源中药材有限公司完成甘肃省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任务,鼓励支持定西市凤城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积极申报甘肃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试点。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全市“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工作推进机制,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组织协调。各县区、定西高新区、定西生态科创城要结合本实施方案,强化、实化、细化各项工作措施,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形成各部门齐抓共促“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政策支持,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健全支持“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促进今冬明春经济健康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对新增入规服务业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并建立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持续推进“银税互动”,落实好1000亿元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工程,不断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各县区、定西高新区、定西生态科创城要探索建立对服务业企业的奖励办法,健全资金管理机制,定期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进行奖励,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三)加强督查考核,强化工作调度。建立完善全市“十大服务业产业链”考核体系,把“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工作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履责管理督查考核体系,每月通过“市委、市政府履责管理督考一体化平台”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每季度对各县区、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推进不力的予以通报。年底召开“十大服务业产业链”总结大会,对工作实绩突出的县区和部门进行通报表扬,对优秀企业、优秀个人予以表彰。
(四)加强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制定完善全市“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宣传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链发展的宣传报道,并深入挖掘“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工作亮点,及时总结产业升级、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定西电视台、定西日报、定西党政网、市发展改革委网站要开设“十大服务业产业链”专栏,注重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在全市上下营造“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发展的浓厚氛围。
来源:招商网络
甘肃省“数据要素×”三年行动 实施方案(2024—2026年)
2024-10-11武威市重大项目前期费管理办法
2024-09-15武威市科技创新型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
2024-09-14陇南市培育壮大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 企业行动方案(2024—2026年)
2024-09-04陇南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修订)
2024-09-04兰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2024-08-07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
2024-07-31张掖市培育壮大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 企业工作方案(2024-2026年)
2024-07-01甘肃省绿色制造体系梯度培育实施细则
2024-06-20定西市培育壮大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 企业实施方案(2024—2026年
2024-06-08振兴项目
更多